肛瘘的原因,肛瘘是怎么引起的?

发布时间:2019-10-21 08:40 点击数:

  肛瘘是三大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,又称"肛门直肠痿",大部分肛瘘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。

  肛瘘患者会有这样的经历:肛瘘一旦形成便没有可能自愈,通常情况是不加以控制治疗便会愈发严重。

  肛瘘为何难以自愈呢?

  1) 内口的存在:脓肿虽然破溃或已切开引流,但原发感染源如肛窦炎、或肛腺感染依然存在,肠腔内容物还可从内口继续进入瘘管。

  2) 肛门部不能静养,脓腔不易粘合:排粪、排尿时,因括约肌收缩或因炎症刺激肛门括约肌,使肛门括约肌经常处于痉挛状态。

  3) 肠腔中的粪便、肠液和气体继续进入瘘管,刺激管壁,使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,管腔难以闭合。

  4) 脓腔引流不畅,或外口缩小,时闭时溃,脓液蓄积腔内,导致脓肿再发并穿破而形成新的支管或瘘道。

  5) 管道多在不同高度穿过肛门括约肌,括约肌收缩阻碍脓液排出,以致引流不畅。

  肛瘘的形成,跟肛周脓肿的发展密不可分。形成肛瘘大致要经过四个阶段:

  第一个阶段:肛隐窝、肛门瓣感染发炎。开始仅限于局部的炎症,这时若未能及时治疗,炎症即可以向肛门周围蔓延。

  第二个阶段: 炎症从局部的肛隐窝和肛门瓣开始,逐渐蔓延扩散,形成肛门直肠周围炎。如果炎症不能得到控制,就可能侵 入到抗病能力低的组织间隙之中。

  第三个阶段: 由于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抗病能力下降,便成为病菌入侵、扩散、积聚繁殖的地方,致使这里的组织容易 感染发炎,正不胜邪,而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。若肛门直肠脓肿在早期能够处理得当,往往可使脓肿消散治 愈,不遗留后遗症;如延误早期的治疗时机或处理不当,组织坏死脓液可顺其局部间隙扩散,使病情加重复杂 化。

  第四个阶段: 肛周脓肿自行破溃或经切开引流换药处理后,脓腔虽逐渐缩小,但溃疮却久不收口,这时腔壁已形成结缔组织 增生的坚硬管道壁,中间遗留之空隙,这就是瘘道,脓液经常顺从瘘道流出,反复感染,反复发作,经久不能 自愈,而成为瘘管。